2025年中國七大傳統節日全攻略:春節、端午、中秋等習俗起源與法定公休日安排

2025年中國七大傳統節日全攻略:春節、端午、中秋等習俗起源與法定公休日安排

作者Miracle
最後更新日期2025-09-09
18 人瀏覽

想知道春節、端午等節日的習俗? 本文詳細解析七大傳統節日(春節、元宵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七夕節、中秋節、重陽節),同步附上2025年法定公休日安排。

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,是民族情感與生活智慧的集中體現。 從辭舊迎新的春節到敬老登高的重陽節,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時間節點、習俗儀式與文化內涵,串聯起中國人的年度生活節奏。

春節:辭舊迎新的團圓盛典

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、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,俗稱“過年”,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一(公曆通常在1月底至2月中旬)。 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歲首祭祀,最初是先民為慶祝農事豐收、祈求來年順遂而舉行的儀式,歷經數千年演變,如今成為全民參與的團圓盛會。

春節期間,「團圓」是核心主題——無論身處何地,中國人總會盡力趕回故鄉與家人團聚。 常見習俗包括貼春聯(用紅色紙張書寫吉祥話語,貼於門窗兩側)、吃餃子(寓意招財進寶)、長輩給晚輩發紅包(象徵祝福與好運)、燃放鞭炮(驅邪迎新,現多為電子鞭炮以兼顧環保),還有舞龍舞獅表演,熱鬧非凡。 若此時邀約中國朋友外出,常會得到“我必須回家過年”的回應,足見春節在國人心中的分量。

春節團圓場景

春節習俗活動

元宵節:春節年俗的壓軸之節

元宵節是春節年俗的最後一個重要節點,也是象徵團圓的傳統節日,時間為農曆正月十五(公曆通常在2月中旬至2月末)。 此時正值“一元復始、大地春回”之際,中國人對“圓”的情感認同在此節中展現得淋漓盡致——“圓”不僅是湯圓的形態,更代表家庭和睦、生活美滿。

元宵節的核心習俗圍繞「鬧」字展開:出門賞月感受月色皎潔,燃燈放焰營造浪漫氛圍,猜燈謎(將謎語寫於燈籠上,猜對可獲小禮品)增添趣味,全家共吃元宵(又稱湯圓,糯米外皮包裹甜餡,象徵團圓)。 此外,各地還會舉辦舞龍燈、踩高蹺等社火表演,表演者身著豔麗服飾,伴隨著鑼鼓聲穿梭街巷,傳遞著人們對豐年的祈願。

元宵節燈籠與湯圓

元宵節燈籠與湯圓

清明節:慎終追遠的春日祭典

清明節又稱掃墓節、三月節,時間在春分後第15日(公曆通常為4月4日至6日),兼具“二十四節氣”與傳統節日雙重屬性——既是標誌萬物復甦的自然節點,也是祭奠祖先、緬懷先人的重要日子。

清明節的核心習俗是掃墓祭祖:人們會返回故鄉,在先人墓前擺放香燭、紙錢與水果、糕點等貢品,焚香祭拜,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順遂。 除了莊重的祭祀儀式,清明節也是親近自然的好時機,此時鄉村草木蔥茏、山花爛漫,人們常會在掃墓後踏青散步,感受春日生機,形成“肅穆祭祖+輕鬆踏青”的獨特節日氛圍。

清明節掃墓場景

端午節:紀念英烈的龍舟盛會

端午節又稱龍舟節、端陽節,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(公曆通常在5月至6月中旬),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。 其起源最早與上古先民祭祀水神、龍祖有關,後來逐漸與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結合——相傳屈原投江后,百姓划船打撈、投粽喂魚,以保護其遺體,這些行為逐漸演變為節日習俗。

端午節的特色習俗豐富多樣:包粽子(用箬葉包裹糯米及紅棗、肉類等餡料,蒸煮而成)、掛艾草(置於門窗,寓意驅邪避災)、飲雄黃酒(傳統習俗,現因健康考慮多為象徵性品嘗),其中最熱鬧的當屬賽龍舟——數十人組成的隊伍乘坐龍舟,在鼓聲中奮力劃槳,岸邊觀眾呐喊助威,場面壯觀激烈,是節日里最具吸引力的活動。

端午節包粽子

端午節賽龍舟

七夕節:承載浪漫的“中國情人節”

七夕節又稱乞巧節、女兒節,時間為農曆七月初七(公曆通常在8月至9月初),起源於古人對星宿的崇拜,後以牛郎織女的民間愛情故事為載體,發展為象徵浪漫的“中國情人節”,與西方情人節遙相呼應。

在古代,七夕節是未婚女子的重要節日——少女們會進行「鬥巧」活動,比拼穿針引線(考驗針線活技藝)、剪紙、烹飪等手藝,祈求自己能擁有精湛的女紅技巧,收穫美滿生活。 如今,七夕節更多與愛情相關:少男少女會在這天互贈禮物、表達心意,情侶們則會約會賞月,祈願愛情長久,讓節日充滿浪漫氛圍。

七夕節浪漫場景

七夕節浪漫場景

中秋節:賞月團圓的中秋佳日

中秋節時間為農曆八月十五(公曆通常在9月至10月初),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。 古人認為此日月亮最大最圓,而「圓」象徵著家庭團圓、生活美滿,因此中秋節成為親友團聚的重要節日。

中秋節的核心習俗是「賞月+吃月餅」:夜幕降臨時,家人圍坐庭院或餐桌旁,一邊觀賞皎潔明月,一邊分享月餅(以麵粉為皮,內填豆沙、蓮蓉、五仁等餡料,圓形月餅寓意團圓)。 除了賞月吃餅,部分地區還會舉辦賞花燈、猜燈謎等活動,尤其在南方,中秋燈會熱鬧非凡,各式花燈點亮夜空,增添節日氛圍。

中秋節賞月吃月餅

中秋節花燈

重陽節:敬老登高的金秋佳節

重陽節又稱登高節、敬老節,時間為農曆九月初九(公曆通常在10月至11月初)。 在傳統文化中,“九”是最大的陽數,“九九”相重寓意“長久長壽”,因此重陽節寄託著人們對長輩健康長壽的美好祝福。

重陽節的習俗兼具養生與敬老內涵:金秋九月天高氣爽,人們會出遊賞景、登高遠眺,既能欣賞秋日風光,又能鍛煉身體、心曠神怡; 同時,各地會舉辦敬老宴,晚輩向長輩表達感恩之情,還會觀賞菊花、采中草藥、吃重陽糕(以米粉製成,象徵步步高升)、飲菊花酒(傳統養生酒,寓意祛病延年),讓節日充滿溫馨與健康的氛圍。

重陽節登高賞秋

重陽節敬老活動

附:2025年中國法定公休日放假安排

公休日名稱放假時間放假天數
元旦1月1日(週三)1天
春節1月28日(週二,除夕)至2月4日(週二,正月初七)8天
清明節4月4日(週五)至6日(周日)3天
勞動節5月1日(週四)至5日(週一)5天
端午節5月31日(週六)至6月2日(週一)3天
中秋節10月1日(週三)至10月8日(週三),與國慶節合併8天(與國慶節合併計算)
國慶節10月1日(週三)至10月8日(週三),與中秋節合併8天(與中秋節合併計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