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中國的素食文化:從佛門清齋到現代健康理念
在中國,素食並不是一種「潮流飲食」,而是一種延續千年的生活哲學。小時候家裡長輩常說:「吃素清心,吃葷擾心。」長大後我才明白,這不僅僅是口味的選擇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中國的素食文化起源很早,受佛教影響最深。佛家講「戒殺放生」,所以寺院裡吃的「齋飯」極其清淡,不僅不吃葷腥,甚至連蔥、蒜、韭菜等「辛香」食材也盡量避免——這就是「吃齋」。後來,民間也逐漸形成了「吃素」的習慣,但更多是出於健康、清淡、環保的考量,並沒有那麼多宗教戒律的束縛。
如今,中國的素食文化再次復興。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健康飲食,不只是出於信仰,而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。各地素食餐廳如雨後春筍般興起,從寺院的清齋到高端的現代素餐,中國的「素食版圖」已經非常精彩。
如果你是一位來中國旅遊的素食主義者,在為如何選擇素食餐廳而煩惱,我最推薦的還是去寺廟吃一頓素齋。
那份寧靜與清香,是任何餐館都模仿不來的。
中國十大寺廟素齋推薦:
-
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的「十方苑」幾乎是杭州人都知道的地方。這裡的羅漢麵最有名,清爽的湯底配上筍、青菜和香菇,淡淡的豆香混著寺院的香火氣,吃完整個人都靜了下來。
-
杭州徑山寺 寺裡的「妙香堂」每天中午都要排隊。那碗素麵料多得驚人,筍、蘑菇、青菜堆得滿滿一碗,口感滑嫩、湯香不膩。還有熱騰騰的蔥包燴,簡單卻讓人感動。
-
杭州香積寺 香積寺的素麵以紅蘿蔔、黑木耳、素雞、春筍為澆頭,清香順滑。每逢初一十五,寺門口還有阿姨們擺攤賣素粽、豆腐乾和素餅——排隊永遠是長龍。
-
蘇州西園寺 不收門票的寺廟,卻有「蘇州最好吃素麵」之稱。素麵湯底濃而不膩,配菜多樣,每天都有食客專程趕來。吃完一碗素麵,再帶幾個素包子回家,是這裡的傳統。
-
上海龍華寺 每逢初一、十五,龍華寺的素麵館人潮如織。羅漢麵和福緣麵是鎮店之寶,鹹鮮適中,麵條筋道。還有素鴨條、素辣白菜可作小菜,簡單卻有煙火氣。
-
成都文殊院 這裡的素菜完全打破了「清淡」的印象——夫妻肺片、松鼠茄子、豆瓣魚,全是「葷菜素做」的川菜版本。50元一位的素火鍋尤其受歡迎,麻辣鮮香,素食者的天堂。
-
雲南寂照庵 這個尼姑庵被稱為「最美的寺廟」。20元一碗的素齋,滿滿一碗家常菜:馬鈴薯、茶樹菇、豆腐、蘿蔔乾……所有食材都來自當地農家,健康又純淨。
-
廣州大佛寺 二樓的「素食閣」是很多廣州人信佛又愛吃的秘密基地。菜名都極富禪意,如「佛光普照」、「雲開空淨」。口味偏廣式清甜,既有儀式感又有幸福感。
-
安徽九華山 九華山的素食偏向山珍野味:黃精、百合、葛根、石耳等入菜,簡單清淡卻回味無窮。每到臘月二十八,山上人家還會過「素年」,全家吃素迎新。
-
廈門南普陀寺 這裡的齋飯已經成了名片。芋泥藏珍是必點——綿軟的芋泥裹著甜香的餡料,口感細膩。吃完別忘了買幾盒素餅作伴手禮,椰子味和綠豆味最好吃。
常見素食食材和菜品推薦
如果你剛開始探索中國的素食世界,一定要先學會區分「素菜」和「蔬菜」。 「蔬菜」是所有的青菜類,中國的蔬菜品種非常豐富,但很多蔬菜在製作時會放一些肉末或雞蛋,比如豆豉淋魚油麥菜,對餐廳來說這是一道「蔬菜」,但不是「素菜」。
中國的素食食材也非常豐富:
- 豆腐:千變萬化,從嫩豆腐到豆腐乾、臭豆腐,每種做法都有獨特風味;
- 麵筋:以小麥蛋白製成,有嚼勁,是「素肉」的代表;
- 竹筍與香菇:清香鮮美,是「山珍素材」;
- 腐竹:富含蛋白質,常用來涼拌或煮湯。
日常中最常見的素菜包括: 清炒時蔬、乾煸四季豆、酸辣馬鈴薯絲、麻婆豆腐(不放肉)、地三鮮、番茄炒蛋(蛋素者可選)等。 其實,中國很多家常菜本身就「天然接近 vegan」,關鍵只是要告訴廚師「不要放雞精、蠔油、魚露」即可。
最受歡迎城市頂級素食餐廳推薦
如果說寺廟齋飯代表了中國素食的「根」,那麼城市裡的高端素食餐廳就是素食文化的「花」。我整理了幾家在素食圈最受歡迎的代表餐廳,每一家都有它的靈魂與故事。

上海|福和慧(Fu He Hui)
- 地址: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1037號
- 人均:約¥1015
這家餐廳幾乎是中國素食的「天花板」。它以西餐的方式詮釋中式素食,每道菜都像一件藝術品。這裡沒有「葷菜素做」,而是將食材本味發揮到極致。每道菜都會搭配特製茶飲,主廚還會講解背後的靈感。優雅、深沉、極致——是福和慧的關鍵詞。

北京|山河萬朵(Vege Wonder)
- 地址:王府井大街王府中環西座2層
- 人均:約¥930
這家餐廳更像是一場藝術展覽。菜品靈感來自自然與四季變化,例如以黑豆泥作「土壤」、以葵花籽組成「花心」的向日葵沙拉,美得讓人捨不得下筷。味道精緻、層次豐富,是對「素」的新表達。

北京|京兆尹(King’s Joy)
- 地址:五道營胡同2號
- 人均:約¥820
老北京人心中的素食名片。融合京味與創意,環境古樸典雅。代表菜有「松露素餃」、「藜麥釀番茄」。從食材到擺盤都極具匠心,適合第一次想體驗中式素宴的人。
杭州|心齋(Xin Zhai)
- 地址:南山路89號
- 人均:約¥380
緊鄰西湖,環境寧靜如畫。菜式講究「色香味意形」俱全,推薦「碧玉豆腐」、「龍井香菇湯」、「素東坡肉」。這裡的菜清淡卻有層次,每一口都像湖面上的微風。
成都|梵蔬(Fan Shu)
- 地址:錦江區太古里附近
- 人均:約¥260
在麻辣之都吃素也能驚艷。梵蔬的「素宮保雞丁」、「麻婆豆腐無肉版」都很受歡迎。味道濃郁、香氣撲鼻,完全不會讓人覺得「清淡寡味」。
深圳|大自在
- 地址:福田區中心城購物公園B1層
- 人均:約¥300
一家非常現代的素食餐廳。融合粵式與東南亞風味,推薦「椰香咖哩蔬菜鍋」、「素海南雞飯」。環境輕鬆,是年輕人最愛的打卡地之一。
廣州|慧心齋(Wisdom Heart)
- 地址:越秀區寺右新馬路28號
- 人均:約¥280
廣府風味的素食代表。推薦「羅漢齋」、「素叉燒包」、「松露炒飯」。味道鮮香不膩,甜中帶鹹,廣式素食的精緻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素食街邊小吃推薦
除了寺廟和高端餐廳,我最愛的其實是那些街邊小吃——便宜、地道、香氣四溢。
| 名稱 | 拼音 | 主要食材 | 參考價格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素包子 | sù bāo zi | 麵粉、豆腐、香菇、粉條 | ¥2–3/個 | 鬆軟多汁,早餐首選 |
| 燒餅夾素雞 | shāo bǐng jiā sù jī | 燒餅、素雞、黃瓜絲 | ¥6–8 | 熱香酥脆,街角常見 |
| 豆腐腦 | dòu fu nǎo | 豆漿、滷汁、香菜 | ¥5 | 北方常見,軟滑鮮香 |
| 涼皮 | liáng pí | 麵筋、黃瓜、芝麻醬 | ¥7–10 | 清爽微辣,夏季人氣小吃 |
| 素餛飩 | sù hún tun | 麵皮、青菜、豆腐乾 | ¥8–12 | 清湯淡口,宵夜經典 |
| 烤玉米 | kǎo yù mǐ | 玉米 | ¥5–8 | 無添加健康小吃 |
| 烤紅薯 | kǎo hóng shǔ | 紅薯 | ¥5 | 冬天的溫暖「老味道」 |
旅行者必備的點餐短語與技巧
吃素在中國其實一點都不難,但要吃得“安心”,確實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。很多時候,餐廳老闆並不是不尊重素食者,而是他們的理解和我們的標準不同。例如,他們覺得「素菜裡放點蠔油沒問題」「雞湯是清湯」「肉末只是調味」──這些在純素主義者看來當然都不行。
所以我建議:提前溝通,禮貌說明,清楚表達。
以下是常用的幾句中文表達(非常實用,可以將圖片保存到手機裡哦):

一般情況下,如果你語氣溫和又有禮貌,店家都會樂意配合。有時他們甚至會為你特別做一道「素版」的菜,這就是中國人的熱情和靈活。
小貼士:
如果不確定菜單上哪些菜是素的或想知道菜餚的具體信息,或者想看中文菜單的圖片效果。
我建議使用 ReadMenuAI,只要拍張菜單照片,它就能自動辨識出菜名、翻譯內容、甚至標出是否含動物成分。
對於初到中國的外國朋友來說,這真的是省心又實用。

如何在非素食餐廳中吃得安心
在中國旅行時,常常不刻意找「素食餐廳」。因為很多地方的普通餐廳、麵館、小吃店,只要你會點,就能吃得很好。
我總結了幾個經驗:
-
「家常菜館」其實是素食者的寶藏。 例如「地三鮮」「酸辣馬鈴薯絲」「炒豆苗」「乾煸四季豆」「番茄炒蛋(可去蛋)」這些菜幾乎到處都有。只要告訴老闆“不要放雞精和蠔油”,就能變成完美的素菜。
-
點「清湯麵」比點「炒飯」更保險。 很多麵館都是現煮的,湯底通常是植物油炒過的蔬菜高湯。反而炒飯容易混入蛋或肉末。
-
「麻辣燙」和「自選餐廳」是最靈活的選擇。 現在全國大多數城市都有麻辣燙、冒菜、自助素餐。你只需自己夾菜,並告訴老闆“只要蔬菜和豆製品,不加肉湯”,就行。四川、重慶地區尤其方便。
-
留意「暗藏動物成分」的細節。 有些菜雖然看似素,但可能用了豬油、魚露或雞湯。常見的陷阱包括:青菜湯(常加骨湯)、麻婆豆腐(放肉末)、蠔油生菜(含蠔油)。點菜時簡單問一句「能全素做嗎?」就能避免。
-
街頭早餐攤也有驚喜。 油條、豆漿、豆腐腦、素包子、蔥花餅——幾乎都是天然素食。特別是北部的早點攤,簡單又暖胃,味道不輸大餐廳。
素食者的緊急與自備策略
在中國旅行時,難免遇到「只有肉餐」的情況。那時候,我通常會帶幾樣「旅行應急素食」:
- 堅果與乾果:提供能量又易保存;
- 全麥餅乾或燕麥棒:方便充飢;
- 豆乾、素肉乾:在中國超市隨處可買,富含蛋白;
- 速食燕麥片:只要有熱水就能吃;
- 植物奶粉或豆奶粉:早餐好幫手。
此外,現在中國許多便利商店都能買到植物奶(Oatly、Vitasoy)、即食豆腐花、無糖豆漿、即食沙拉。城市的便利度越來越高,讓素食者在旅行中也能吃得安心。
數位工具與社群資源推薦
除了AI選單辨識工具,我還會用以下工具:

- 大眾評論:搜尋「素食餐廳」關鍵字,能找到最受歡迎的餐廳;
- 高德地圖:可以直接輸入“素食餐廳”,並導航到商店;
- 小紅書:有大量素食部落客分享餐廳探店筆記;
- 微信:可以搜尋各個城市的素食餐廳推薦,很多都是本地人整理和推薦的。
結論:素心生活,從一餐一餐開始
吃素不是限制,而是選擇— 選擇用更溫和的方式面對世界, 選擇讓每一餐都更乾淨、更寧靜。
在中國,素食從來不是孤單的。 從寺廟的香火飯,到城市的創意餐,再到街頭一碗熱騰騰的素麵—— 那份“素”,其實藏著一種中國人最溫柔的生活哲學。
所以,不管你是剛開始嘗試素食,還是已經堅持多年, 都能在中國,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那一口安心的「素味」。















